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企業(yè)文化 企業(yè)文化

自行車情懷
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14 閱讀量:

5月的一天晚上,在參加完同事的婚禮宴請后,想著回家的路程不是太遠,便決定騎車回去。伴隨著“叮租車成功”的聲響,公共自行車成功取出,當跨上自行車的那一瞬間,思緒頓時被拉回到了兒時。

猶記得小學四年級時,因為面臨去隔壁村子上五年級,家人都會催促著趕緊學騎車。家里有一輛爺爺當家時買的二手自行車,我清楚的記著,自行車的中間連桿上還有鋼印編碼。那時候,村里路面沒有硬化,全部是土路,坑坑洼洼,但是想想能騎車就覺著開心。父親帶我去麥場里學,因為人小,車子前面又有橫梁,他就在后面扶著后車座保護我。恰逢村里硬化路面,壓路機把路壓的溜平,小伙伴們就一起相約去練車,玩的非常開心。

可上了五年級,還是沒能騎車上學,因為家里就那么一輛車,其他家人還要用。我們孩子就只能在周日的下午,和小伙伴們背上干糧步行去幾公里外的學校,待到放假時再一起走回來。周末休息時,學校偶爾會安排我們男生,輪流住校負責學校安全,那時,我們就可以天黑前騎車去學校,天亮了再騎回家。

隨著上中學,為了方便去鎮(zhèn)上上學,家里給姐姐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,而我就騎著家里原先的那輛,依舊是住校。那時候騎車,腿必須跨過橫梁,但由于個子不高,只能站著蹬自行車,遇見下坡路時,才能坐到車座上,解放一下雙腳。那時候,自行車是貴重物品,到學校時都是鎖在車庫里,等到周末回家的時候,卻經常發(fā)現氣門針被人拔了,由此,學校門口還出現了賣氣門針的買賣。我的自行車因為沒有腳撐,每次存放都必須靠墻,后來為了安全起見,還專門存放到學校門口的一戶農家里。

2012年,初來連云港時,房東留了一輛自行車給我和女朋友使用。那時在大潤發(fā)附近上班,每天晚上十點下班,就靠著這輛車通勤,一路風雨無阻。慢慢的,那輛車越來越難騎,我們又在泰源市場花了三百多塊買了一輛新式、不帶橫梁的藍色自行車。這輛新車便歸女朋友使用,有時候我們也會一起騎車,游走在城市街頭。

2015年,在女兒出生前,為了出行便捷,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,從此,藍色自行車進入退休狀態(tài),閑置在車庫的角落里。2018年,隨著女兒的長大和兒子的出生,為了擴大生活范圍,又買了一輛小轎車。我變成了小轎車的專職司機,帶著全家走南闖北,而我妻子依舊騎著電動自行車上下班。

慢慢的,車庫越塞越滿,那輛藍色自行車最終被修電動車的師傅用十元錢收走了。

社會進步的車輪很快,交通方式越來越豐富,自行車已然落伍,再沒有往日的輝煌,可我的內心深處,總是對它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。從前自行車很慢,但是沿途的風景很美。

(黨曉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