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味,是彌漫在空氣中的爆竹硝煙味,是門楣上那一抹鮮艷的紅,是團圓飯桌上的歡聲笑語,是人們心中對新年的熱切期盼。
每當歲末臨近,街頭巷尾便熱鬧起來。紅彤彤的燈籠掛滿了樹梢,喜慶的春聯(lián)在商鋪里堆積如山,等待著人們的挑選。孩子們圍著賣煙花的小攤,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,憧憬著除夕夜那璀璨的煙火。在廚房里,長輩們忙碌的身影穿梭不停。蒸鍋上冒著騰騰的熱氣,那是剛出籠的包子和饅頭,散發(fā)著誘人的香氣。鍋里的熱油“滋滋”作響,炸魚、炸丸子的香味彌漫了整個屋子。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,桌上擺滿了雞鴨魚肉、山珍海味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互相分享著過去一年的喜怒哀樂,共同展望新的一年。
對于在外漂泊的游子來說,年味是那張回家的車票。無論路途多么遙遠,回家的腳步總是那么急切。踏入家門的那一刻,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,迎面而來的是親人溫暖的擁抱和親切的問候。大家圍坐在火爐邊,嗑著瓜子,聊著家常,濃濃的親情在屋內(nèi)流淌。除夕夜,煙花綻放,照亮了夜空。孩子們歡笑著,奔跑著,手里拿著仙女棒,畫出一個個美麗的光圈。大人們則聚在一起,欣賞著這絢麗的景象,感受著新年的喜悅。守歲的鐘聲敲響,新的一年在祝福聲中來臨。大年初一,人們穿上新衣,走親訪友。一句句“新年好”“恭喜發(fā)財”傳遞著美好的祝福,孩子們手里拿著紅包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年味,不僅僅是物質(zhì)的豐盛,更是心靈的慰藉。它是一種傳承,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;它是一種紐帶,連接著親人之間的深厚情感;它是一種力量,激勵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勇往直前。
盡管時代在變遷,過年的方式或許有所改變,但那深深植根于心中的年味永遠不會消散,它會一直陪伴著我們,走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。(鄭皓)